上一篇:网站建设之内容为王,设计之功(上)
Content Consumption 内容消费
即使在向消费者推荐内容的过程中,设计仍然起着重大作用。排版方式控制着用户的阅读体验。同样的图片和视频,不同的美学设计,给人的感觉会大不相同。如果你的内容主要是由用户产生,那么用户与用户,用户与与网站之间的互动能力都要取决于你设计的界面。
内容比其他一切更能奠定一个网站的基调。本是专业的内容,用的却是Comic Sans字体,这样的悲剧我们见过太多了。在网站如何展现重点内容以便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方面,字体、大小和颜色起着超乎想象的作用,它们会引导用户到三明治的最后一块。遵循这些准则,你对整个网站的构架会给用户一些线索,暗示他们应该有怎样的情绪反应。
我们看到这种设计方法正在设计师为我们设计的网站中发展。个人信息,设计相关的应用,网络和会议类网站都是依基调而建。当然,不能过度地表明意图,那样只会适得其反。也有例外,在做一个有关HTML和CSS的会议的项目时,网站用最先进的HTML和CSS技术来展现内容是可取的。
就像很多科技和设计会议的网站一样,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市的The Combine网站充满了设计感。除了使用精巧的HTML和CSS来引起专业人士的共鸣外,还特意使用了反映布卢明顿小城镇风貌的插画。既表明了会议地点,也易于用户识别。
用户反馈
这或许是网站中认知度最高的设计行为,其价值巨大。用户对内容作何反应,对于网站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。现如今,仅仅传播内容是不够的。网络上有成千上万的信息供选择。网站要想成功,必须就必须利用转发、链接甚至是在社交网络上制造舆论。如果网站想脱颖而出,就需要用户与朋友分享我们的内容,或者贡献他们的想法、反馈和内容。
在以用户共鸣来构造体验方面,YouTube的例子很具操作性。YouTube创造了病毒视频的概念,但是要想达到预期效果,网站就必须根据内容做设计。我们都知道,每天都有无数的视频传到YouTube,但是每段视频的传播程度,都要看用户受激励的程度,以及传播此体验的难易程度。
正常人都能在YouTube的页面上看到这些设计:从不缺少的推荐视频和相关视频,还有把视频分享到各类社交网站或者是嵌入到其他网站的选项。当然,这些设计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货。再强调下,内容是重中之重,引起用户共鸣的设计元素都是为分享或发现更多内容而作。
在一个由喜欢、标签、推文、分享和投票驱动的世界里,网站内容的跟进是其成功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。看完内容然后离开的用户,在这方面产生不了丁点价值。为此,在很多博客里我们都会看到这些情形:有意或无意放置的相关内容、看完一段视频后准有推荐视频,随处可见的分享和保存的按钮。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。链接和按钮的颜色、形状、尺寸及位置,决定了用户能否一眼就看到。但是,不是所有人都会扮演我们为其设定的角色。
为体验而设计
尽管在用户对内容的感知和共鸣上,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但仍有争议说用户体验是不能被设计出来的。没错,只有用户自己能决定是否对设计买账。如果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把每一个用户都转化为客户,那么失败是必然的。但是,我们是可以设计这样的体验的:与目标受众紧密相联、用清晰的色调和明确的目的来传递信息,最后鼓励用户给出反馈。
我们想为那些买账的用户设计体验。既然用户愿意来你的网站,他们很可能已经对内容感兴趣了,也就是说他们愿意融入到你设计的体验中去。如果一个用户是误闯进来的,那么把他们带到体验的反馈阶段更像是一种额外奖励而不是目标。
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推动用户参与内容的方法。如果你最近去过博客网站xheight,可能就会发现他们为优先显示内容所做的努力。除了极简的设计外,设计师还用了其他方法来凸显内容。如果鼠标闲置一段时间,其他元素就会隐藏,页面上仅剩下你正在看的内容。(译者注:仅支持chrome浏览器。)
尽管关于此法是提高阅读体验还是分散注意力的争论仍在持续,但是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要凸显设计者想要传播的内容。
Livestrong网站很明显用了另一种技巧。当用户看完一篇文章,点击浏览器的地址栏或者其他地方想离开时,就会弹出一个满是相关内容的窗口。有趣的是,这个弹窗只放置在博文里,但并不是误放的。设计师知道,像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内容和响亮品牌的网站,文章的大多数访问量都来自搜索引擎。他们的目标就是不让访客再跑回Google去搜其他内容,而是持续地参与内容。
生命不息,设计不止
现如今,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,好的设计和坚实的用户体验有很大价值。用户体验设计就是为用户设计路线图,鼓励某种行为和建立一个参与内容的用户库。
推动这种参与的关键,在于确保我们有正确的设计价值观,设计不是简单的模板,主题或配色,而是对关键内容的一个支撑系统。我们能用设计使一个网站独一无二且更易记住。我们可通过如下三个方法达到目的:留下好印象奠定基础,推动无障碍且有意义的内容消费,鼓励用户参与内容。这三个部分都是传递用户体验的机会。 |